自杜柔案的“真凶”落网后,林家二位公子在恒阳很是低调了一段时日。林若海也是矜矜业业,每天不是陪着外邦商贾吃饭谈生意,就是守在港口生怕再出一丝纰漏。
天气也随着入秋渐渐转凉,大街小巷的树木有了萧瑟之意,摆摆身子,许多叶子还没黄便纷纷落了下来。
这天正是秋分,清晨的大理寺门可罗雀。陆清打着哈欠摆弄着修建齐整的灌木,瞥见刚下早朝的朱客久,正神清气爽地站在大门口和一个身着朱色官服的官员聊着什么,好奇的想凑上前听几句。
他还没走近,朱客久便拜别了那位官员,刚好撞见神色局促的陆清。
陆清笑了笑,尴尬道:“早啊朱少卿。”
朱客久也回以微笑,顺带提了一嘴:“三日之后的圣宸宴,陛下许我们大理寺去二人。按理合该是柳正卿决定,如今正卿告假,边让我带一人前往,陆主簿和剩下的人商量好,直接同我说吧。”
说完便施施然离开,把得罪人的烫手山芋丢给了陆清。
陆清无语地看着这位朱大人的背影,内心十分复杂。一来杜柔案后柳正卿突然告假,朱少卿代管寺中事务期间的确作风清正,平日堆积数月的卷宗不过十日便整理明晰。
二来习惯了懒惰怠工的大理寺突然忙碌起来,各个叫苦连天,而那位“罪魁祸首”朱少卿就跟看不懂人情世故一样,一遇到找他吐苦水拍马屁的情况,不是装傻就是丢给陆清。
想也不用想,朱少卿肯定又泡在卷宗室了。
不知为何,锦衣卫拿人后的第二天,朱少卿竟然一丝不悦都没流露出来。只是神色坦荡地走进了正卿的房间,应该是说了什么,拿着一把钥匙走了出来。
那是卷宗房的钥匙,整个大理寺一般只有正卿能随意进出,里面存管着进半百年来的悬案卷宗。
自那之后,柳正卿就告了假。
想着想着,陆清又开始头疼,该怎么跟剩下几个同僚讲圣宸宴的事呢?
他一边嘀咕,一边绕着一块水池打转。
……
城门外,一辆构造简单地马车停在入关检查的队伍边。几个士兵吆喝着人们往前走,其中一个皮肤黝黑、五官浓重的壮汉盯上了那架马车,气势汹汹地走到跟前,问道:“你们,为何不排队?”
马车的车夫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年人,他表情不多,却态度很鲜明地展现了自己不想搭理他。
“这位兄台,我们是进京给皇上贺寿的,麻烦通融一下,否则快赶不上今日觐拜了。”马车内传来一个极其温润有礼的声音。
士兵并不为所动,只觉得对方在瞎扯:“哪有你们这么简陋就来贺寿的?”
车内人也不恼,接着道:“阿双,给大哥看看吧。”
被唤作阿双的少年终于有了反应,在怀中掏了会,拿出一卷薄薄的纸张,仍旧面无表情地递给了士兵。
士兵一边接过,一边腹诽这少年怕不是面瘫。
他展开纸张,神色从不以为然慢慢沉了下来,待他读完这卷文书,已是满头冷汗。
据他多年来在此检查的经验,这样简洁的文书,是造不得假,除非家中无牵挂,否则就是抄家灭族的死罪。
只是那文书上的几行字,就是让再老道的官员来看,也难以平稳读完——
朕十余年来始终挂念手足之情,特诏罪臣裕王入宫共贺圣宸。
若有半分耽搁,皆以抗旨不从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