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亿万小说 > 折得一枝春(科举) > 第57章 战火硝烟起

第57章 战火硝烟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可谓把老祖宗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康王在轰轰烈烈反刘运动中仅仅是昙花一现,或者昙花都算不上,就是个草垛上崩起来的火星子,仅仅用了七天便被刘太后调动周边驻军镇压,兵败而死。

他唯一的成就应当是,点燃了自己,煽动了大乾遍地开花的勤王征伐。

不久,鲁王在蒲阳起事,同样起初声势浩大又不到半月兵败自杀。事后,在京的南安王以及在安省的常山王皆是在其府内离奇自杀。

短短三个月,大乾宗室中青壮男子就这样没了大半。

天潢贵胄跟白菜萝卜似的砍一送一,老百姓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自三月康王起事后,赵惟明一家便在着实准备着避难事宜。结果等他两个学生都去考府试了,这事儿还没个影儿。

某种程度上说,托前述这帮皇家倒霉蛋儿的福,尤其是他们安省还有个跟康王关系密切的常山王以及他手下一众官僚。

时局敏感期他们安庆知府夹着尾巴做人出题那只求一个稳妥,等两少年考完把卷子默出来给他,他都想大笑三声,全是他给压过的题!

再加上不少官宦人家子弟都特地避开了这一年科考,倒是给他赵家学堂捡了个大漏:不仅翟子清考了个第十八,就连任旭,都拿了个八十四名!

赵惟明这回是真的连故作深沉都不想再装,笑的咧嘴。尤其是任旭,没人想过这小子能行,偏偏他最争气。这回天时地利人和皆齐备,小少年真有几分考运在身上。

任旭自个儿也惊喜非常,挠挠后脑勺谦虚道:“是夫子题压得准,一进考院我就觉得熟悉非常,题也都是夫子出过的练过的,做起来得心应手。”

“那也是你能把握住机会,谁都知道这回考得中规中矩,怎偏偏就你和子清能超常发挥?”他盘着这俩徒弟的后脑勺,十几岁的小孩儿便是童生了,未来说不定能飞出来些个举人进士。

忙完这俩的童生认证手续,便是尹思敬考画院的事儿。这孩子想送去府城也不易,他娘王氏在知道这两年孩子一直住学堂不是因为在勤奋读书,而是因为在学画儿时气得快厥过去,还是宁不屈一记绝杀:

“王姐姐,若思敬走了仕途,那将来名字上了红榜有了出息不会惹来那孙家人扒上来说是孩子亲爹把孩子认祖归宗么?

还是学画好,大家用的别名,谁知道这是咱们思敬?将来等思敬登峰造极,他们孙家当初瞧不上不愿意认的孩子靠着画画天赋功成名就,岂不是能当众气死那一家?”

没成想他娘最不愿意让他学画的理由,经过宁不屈这么一转述,直接变成最支持他学画儿的理由。再加上赵惟明保证府城官学即使是画学,也会教经讲史,王娘子直接心里妥帖,摇身一变催着儿子立马上府城赶考。

结果自然也是皆大欢喜,他赵惟明从此有了俩考上府城官学的学生。

当他们正在筹划翟、任二人考书院的事情时。鄂州英国公也正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讨伐刘太后。

这位英国公可不同于前述那些草包软蛋,是有过实打实功绩的。年轻时管海防打退过不少海贼,驻守鄂州又接连剿匪大获全胜,使得鄂州十年无匪患百姓乐居乐业。

又有割肉事亲的至孝传说,所以这一篇檄文一发,立刻招来响应者无数。等传到他们安庆时,不少“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皆是沸腾,三三两两结对前往。

同日夜里,赵蓁蓁秘密归家,打算带着这一家人往京城去。

他们这才得知太后同样发了文,召集天下文人雅士前去京城修书。说是修书,其实就是挖掘英才参政议政,为将来官场储备菁英。

这个时候太后选择与那位国公打擂台,是筛选,是机遇,更预示着未来朝堂上的大清洗。如蓁蓁般的这帮女子是太后的天然同盟者,太后自然会借着修书的事儿利好下属。

严峻局势下京城是最安全也最不安全的地方。蓁蓁这次也是想凭自个儿的努力护住这一大家子

可宁赵夫妻二人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去给自己妹妹拖后腿。

毕竟他们若是一大家子都去,也不能跟着一起住在六宫局。若真有事儿还得劳蓁蓁出宫捞他们不说,还有更现实的事情摆在眼前:

一家子毫无根基去京城避祸,如何生存?这仗不知道什么时候打起来,打多久,他们总不能在京里坐吃山空吧?是以她们最终让全家武力值天花板赵丫丫陪着妹妹住六宫局,剩下的人另作打算。

赵蓁蓁心下着急,赵丫丫更是放不下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劝不动主意已定的妇夫,京城那边催得也急,两人只好连夜启程了。

待她们走后夫妻二人也默契地行动起来。翟子清目前已经被府城的雁山书院录取,能去大书院自然更安全些。任旭目前还没着落,他们跟孩子爹娘商议后一致决定把事往后稍稍。其余人仍是照常念书过日子。

小暑前后,英国公的消息再次传来时,鄂州急前锋已经拿下两县,离他们安庆不到三日路程。

纵观造反,讲求的是个兵贵神速,旁的不管一举拿下敌人腹地才是兵家常用战术。

所以按理说,鄂州军应该只是借道安庆,并不会经过他们沐县。可事无绝对,尤其是他们沐县这些年靠着运河发展得不错,不能富得流油也因为钱多粮多让他们评上了一个中县,保不齐这战火就会蔓延过来。

赵惟明当机立断决定携家回村上避灾,还强硬地拉着赵敏一家回乡。

留在镇上一旦城破那就是躲无可躲,回乡下能监管自家粮食大本营不说,他还早在去年就包了个远离村庄荆棘丛生的山头,挖了个能住人的山洞往里囤了不少干货和腊肉。

他读书时宝石村赵家老宅久无人居,这几年田家夫妻住着倒是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行人也是难得回乡下,赵惟明将学生们都召唤到村中上课,夜里他们就去赵小静家和田大郎盖的守稻谷的小屋中挤着睡,大家一块儿照本宣科认天上的星星,当被蚊子青睐的难兄难弟。

宁不屈也带了草垛在内的四个女孩儿在老宅念书,这下连不爱念书的子殷红也没逃脱。

不过宁不屈没待过乡下,觉得新鲜得很,还找隔壁婶子抱了一篮子刚孵出来的小鸡,这会儿还是那群女孩儿教她怎么建鸡圈儿。

赵惟明自来大乾朝就没种过地,到了秋收被宁不屈怂恿着跟佃户们一起挖田坎放水打稻谷,割得双手双脚全是细碎的小伤口。宁不屈一边有些心疼一边发笑,谁知道这人打拳练功看着虎虎生威的,割个稻谷却那般笨手笨脚?

这般岁月静好让人差点忘了是躲灾祸了。可是自他们回乡大半个月后,便时不时就有些衣衫褴褛的百姓携家带口路过此地,他更是还撞见过一二个手中有长刀的落魄青年,看着像是战场上下来的逃兵。这些事情还是让她们无法真正放松下来,头上永远悬着剑。

重阳时就连蓁蓁的半月一封书信也没了,赵惟明心下着急,叮嘱好一家子自己便悄悄回了趟县里。

这一查才得知是他们安庆步军指挥使李家投了英国公,不仅领了三千兵马投入麾下,甚至还把他们安庆与京城必经之路上的常山山脉给鄂州军建起了营地,据说已驻扎万数的鄂州军了。

消息渠道一断,这下更让人焦灼。他好些亲朋与太后绑定太深,他不想看到太后输。

寒露后天气渐凉,赵惟明几次去县里打听消息,这回都没探得啥动静,这场战争似乎一下子摁下了暂停键。

不过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马上就要过冬了,英国公再打不下来,极端天气与粮草问题就会成为困住他的两把大锁。

赵家人搭上炕准备猫冬,静待这一场战争的走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